Print

關於教會和以色列一個不同的觀點

歷史上,關於教會與以色列的關係有兩種主要的理論。在替代神學中,教會取代以色列,以色列沒有拯救的未來。在分離神學(時代論的一個方面)中,雖然[亞乎我]1給了以色列一個未來,但以色列和教會之間存在著一種始終保留的分別,兩者沒有重疊。

有沒有可能這兩種流行的立場都錯了?真理有一個中間的立場嗎?

女人疑問

正確和不正確的區分

在討論教會和以色列時,首先要意識到聖經很少對以色列國和教會作平行的區分(可能的例外是馬太福音23:39和羅馬書11:26)。從聖經上講,以色列是一個國家,不是一個精神實體。作為一個由人民組成的國家(和其他任何一個由人民組成的國家一樣),它既包含得救的人,也包含未得救的人。當聖經提到以色列是作為一個精神實體(得救的以色列)時,它指的是餘民以色列(這迫使我們問,“餘民以色列和教會之間有區別嗎?”--我們將很快討論這個問題)。

不拘是猶太人,是希利尼人,是[亞乎我]的教會,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;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,不求自己的益處,只求眾人的益處,叫他們得救。(哥林多前書10:32-33,斜體字後加)

這段經文經常被用來證明以色列和教會之間的平行區分是正確的,但那並不是這段經文所做或所說的。即時語境表明,這裡的“猶太人”指的是未得救的猶太人,“希利尼人”指的是未得救的希臘人,“[亞乎我]的教會”指的是得救的人(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希臘人)。因此,這段經文與聖經的其餘部分是一致的,因為它把(1)猶太人和外邦人,以及(2)得救的和未得救的人作了平行的區分。也與其他經文一致的是,它沒有對以色列國和教會作平行的區分——而這將是一個分類錯誤。

那麼,為什麼人們想用教會取代以色列國,或者把以色列和教會分開呢?這個問題有三個方面。首先,人們通常把“教會”等同於外邦人,即使猶太人和外邦人組成了教會(以弗所書3:6)。第二個問題是人們常常把“以色列”等同於猶太人,這也違背了聖經。外邦信徒成為以色列國民(以弗所書2:12,19)。第三個問題是,人們通常不會費心去把以色列國和餘民以色列作必要的區分,儘管聖經清楚地作出了這種區分(羅馬書9:6-8,11:1-7)。

情況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非黑即白。有些灰色地帶需要探索和理解。“教會”不僅僅指外邦人。“以色列”並不總是指猶太人。以色列國和餘民以色列在神學上有很大的不同。

紅罌粟橄欖樹

什麼是教會?

教會是人的集會,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,他們從世界被召出,形成基督屬靈的身體(以弗所書5:23;歌羅西書1:18;哥林多前書12:13)。教會裡的人靠著聖靈通過彌賽亞聚集在一起。他們被稱為是“在基督裡”(羅馬書8:1;哥林多後書5:17;以弗所書1:13)。

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、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。這器皿就是我們被[]所召的,不但是從猶太人中,也是從外邦人中。這有什麼不可呢?(羅馬書9:23-24

教會是在身體上從各族中被呼召出來的猶太人,也是在精神上從不信的以色列人中被呼召出來的人,和在精神上從各族中被呼召出來的敬拜以色列艾婁嘿母(神)的外邦人。

在精神上被呼召出來的兩類人組成了稱之為教會的被呼召出來之人。這些被呼召出來的人遵循他們的精神之父亞伯拉罕(羅馬書4:11)因信得救的模式。因此,雖然教會中只有一些人是肉體上的猶太人,但教會裡所有的人都是屬靈的猶太人。他們的心受了割禮(羅馬書2:29),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(羅馬書4:16)和以色列國民(以弗西書2:12,19)。

什麼是以色列?

以色列可以指幾件事。首先,它通常指以色列國——即其公民在肉體上是雅各/以色列後裔的國家。其次,它可能意味著那些沒有回應[亞乎我]呼召雅各肉體上的後裔(羅馬書9:31,11:7)。第三,它能意味著那些相信[亞乎我]應許的猶太人(餘民)。

這不是說[亞乎我]的話落了空,因為從以色列生的,不都是以色列人;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,就都作他的兒女;惟獨“從以撒生的,才要稱為你的後裔。”(羅馬書9:6-7,斜體字後加)

作為亞伯拉罕的肉身後裔,雖然確實帶來了一個好處(羅馬書3:1-2),但並不意味著一個人自動就能成為亞伯拉罕的屬靈後裔(羅馬書2:28-29;約翰福音8:39;馬太福音3:9)。“因為從以色列生的,不都是以色列人。”一個人可以成為以色列國的一部分,卻不能成為餘民以色列的一部分。在以色列裡有一個以色列,肉體和精神上的猶太人(餘民以色列),是肉體上猶太人(以色列國)的一個子集。

當外邦人因信[亞乎術阿]2基督而成為亞伯拉罕的屬靈後裔時,他們也成為這個子集中的一部分,而成為餘民以色列的一部分。保羅對橄欖樹的描繪清楚地表明,有信心的外邦人被放在了餘民以色列之內。

所獻的新面若是聖潔,全團也就聖潔了;樹根若是聖潔,樹枝也就聖潔了。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,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,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,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;若是誇口,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,乃是根托著你。

你若說:“那枝子被折下來是特為叫我接上。”不錯!他們因為不信,所以被折下來;你因為信,所以立得住;你不可自高,反要懼怕。[亞乎我]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,也必不愛惜你。可見[亞乎我]的恩慈和嚴厲,向那跌倒的人是嚴厲的,向你是有恩慈的。只要你長久在祂的恩慈裡,不然,你也要被砍下來。而且他們若不是長久不信,仍要被接上,因為[亞乎我]能夠把他們從新接上。

你是從那天生的野橄欖上砍下來的,尚且逆著性得接在好橄欖上,何況這本樹的枝子要接在本樹上呢!(羅馬書11:16-24

橄欖樹

橄欖樹

為了理解這個複雜的段落,分析它的術語將是有幫助的。

(1) 神聖的初熟的果子/根。雖然有些人認為亞伯拉罕是神聖的初熟的果子/根,使全團和樹枝都成為聖潔,更有可能的是[亞乎術阿]持有這個位置。在保羅神學和[亞乎我]的話語中,彌賽亞是唯一能使他人成為聖潔的人(以賽亞書53:2-6;羅馬書 5:18-19,10:4;哥林多前書1:30;哥林多後書5:21;以弗所書5:26;腓立比書3:9;尤其是希伯來書 2:11,11:39-40)。

羅馬書9:3-4中有進一步的證據。”為我弟兄、我骨肉之親,就是自己被咒詛,與基督分離,我也願意。他們是以色列人,那兒子的名分、榮耀、諸約、律法、禮儀、應許,都是他們的。”保羅把與基督的分別比作與他“分離”,所使用的語言與橄欖樹比喻“砍下來”,把基督比作根是一致的。

(2) 野橄欖枝。這是指一個單獨的外邦族系。嫩枝是幼小的嫩芽,是未發育的枝條。

(3) 原來的枝子。這是指猶太信徒。一個猶太信徒是原來的枝子,而外邦信徒是野橄欖枝。

(4) 橄欖樹。不信的猶太人不是橄欖樹的一部分。他們被砍下來了。因此,以色列國不可被視為橄欖樹。但橄欖樹必須代表以色列的某些方面,因為對猶太信徒來說,這是他們自己的橄欖樹。

橄欖樹代表余民以色列。這一觀點得到了這段經文上下文的極大支持。早些時候,保羅提到了真以色列人(9:6),餘民以色列(9:27,11:5),以色列蒙揀選的人(11:7)。

餘民以色列 = 教會

橄欖樹代表余民以色列,但它也代表教會嗎?橄欖樹是借著彌賽亞成為聖的一群猶太人和外邦人。這也是對教會的準確描述(以弗所書3:6)。保羅用橄欖樹的比喻寫信給教會成員中的外邦信徒(羅馬書11:13)。然而,橄欖樹比喻的背景並非教會本身。在羅馬書中,保羅第一次使用教會是在第十六章(1,5,23),這裡指的是當地的集會,並非信徒全體。橄欖樹比喻的背景是餘民以色列(羅馬書11:5,7),“他們(猶太人)自己的橄欖樹”(11:24)。

如果保羅把對橄欖樹的描繪限制在只包括猶太人,餘民以色列可能是與教會分離的東西,或是被放在教會裡的東西。然而,既然外邦信徒被嫁接到橄欖樹上,很明顯,餘民以色列不只是限於肉身猶太人,而是包含了作為教會成員同樣被救贖之人。

保羅橄欖樹的比喻與他對人身體的比喻相似(羅馬書12:4-5;哥林多前書12:12)。事實上,他使用這兩個如此接近彼此(羅馬書11章和12章)的比喻表明,他在兩處談論的是同一組人。在人身體的比喻中,彌賽亞是給身體其他部分指引方向的頭。同樣,在橄欖樹的比喻中,樹從彌賽亞那裡得到了它的養分和起源。在這兩個比喻中,成員都是猶太人和外邦人。一個是猶太人和外邦人的身體部位;另一個是猶太人的樹枝和外邦人的嫩枝。

第三個比喻是保羅和彼得所說的屬靈的聖殿(以弗所書2:19-22;彼得前書2:4-6)。在這裡,彌賽亞是房角石,被救贖之民(猶太人和外邦人)是構成屬靈建築的活石。這三個比喻——橄欖樹、人的身體、屬靈的聖殿——都是指同一批被救贖的猶太人和外邦人。這群人可以被稱為教會、集會、會眾、彌賽亞的身體、基督的身體、[亞乎我]的家。這些外邦信徒不再是外人了(提摩太前書3:15;以弗所書2:19),或這些外邦信徒被接在(羅馬書11:17)餘民以色列中了。

教會:新的和不是新的

修剪橄欖樹教會是新的。在新約聖經中,第一次提到教會是在馬太福音16:18,[亞乎術阿]在那裡談到建造他的教會。因此,教會是一個新的任務,特別地因為這是彌賽亞將建立在他贖罪性死亡和復活基礎上的會眾。就像摩西把教會(以色列人)在肉體上帶出埃及一樣,彌賽亞也會把他的教會在精神上帶出世界,組成一個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屬靈集會。

關於新約關於內在聖靈的應許,教會也是新的(以西結書36:24-26;耶利米書31:31-33)。教會神秘的一面是,外邦人也會接受聖靈,並通過聖靈(使徒行傳10:45,15:8;以弗所書2:19-3:6)(與相信的猶太人)被安置在同一個身體裡。這是一個謎,因為新約和聖靈的降臨,只應許給了以色列家和猶大家(耶利米書31:31),沒有應許給外邦人。因此,它被謹慎地隱藏在舊約中,例如在給亞伯拉罕的盟約中,他的後裔(彌賽亞)將成為列國的祝福。

但教會不是新的。教會不是新的,因為它只是餘民以色列。有人聲稱保羅的橄欖樹是教會,也有人說是以色列。將其視為餘民以色列解決了這一困境。橄欖樹是餘民以色列,也就是教會,因為教會是餘民以色列。彼得在使徒行傳三章的講話進一步支持了這一點。當他對猶太的非信徒講話時說,他聲稱[亞乎術阿]是摩西預言的應驗:

摩西曾說:“[亞乎我]艾婁嘿母要從你們弟兄中間給你們興起一位先知像我,凡他向你們所說的,你們都要聽從。凡不聽從那先知的,必要從民中全然滅絕。”(使徒行傳3:22-23;斜體字後加)

當一個猶太人相信[亞乎術阿],並是從聖靈而生的,他就成為教會,基督身體中的一員。然而,如果一個猶太人不相信[亞乎術阿],他將被從猶太人中“全然滅絕”(與保羅橄欖樹例證中使用的語言相同“砍下來”)。這表明,不僅保羅,彼得也認為教會等同于餘民以色列。

教會是餘民以色列,這個事實可以從信徒永恆之家(新耶路撒冷)的名字、家的大門(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)、家的柱子([亞乎術阿]的十二個以色列使徒)和坐在家寶座上的人(以色列的王[亞乎術阿],他自己是一個以色列人)被證明出來。

因為教會是餘民以色列,保羅——當然是教會的一員——可以說,由於他是在[亞乎術阿]裡的一個信徒,他就是餘民以色列的一部分(羅馬書11:1-5)。因為教會是餘民以色列,保羅可以說,在[亞乎術阿]裡的外邦信徒已經被接到餘民以色列中了(羅馬書11:17)。因為教會是餘民以色列,保羅和彼得都可以說,不接受[亞乎術阿]的猶太人將從以色列中被折下來全然滅絕(羅馬書11:17;使徒行傳3:23)。因為教會是餘民以色列,保羅可以說,外邦信徒不再被排除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,”,也不再是“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”(以弗所書2:12)。因為教會是餘民以色列,保羅可以說,外邦信徒“不再作外人和客旅,是與聖徒同國,是【亞乎我】家裡的人了。”(以弗所書2:19)。

如果教會是一個全新的事業,完全獨立于或取代餘民以色列,這些真理就會變得毫無意義。

結論

長期以來,在以色列和教會之間存在著不恰當的區分。這種錯誤的發生有兩個原因:(1)人們正確地注意到聖經中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區分,但後來他們錯誤地認為以色列等同於猶太人,教會等同於外邦人。以色列和教會都有猶太人和外邦人,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區分不等同於以色列和教會之間的區分。

(2) 在談到教會和以色列的區分時,人們沒能對以色列國和餘民以色列作出必要的區分。餘民以色列是一個屬靈的身體,以色列國則不是。

外邦信徒被接到余民以色列中,他們的聖根是彌賽亞。外邦信徒代替了不信的猶太人,但全體外邦人並沒有代替全體猶太人。以色列只有一部分人是心硬的(羅馬書11:25)。[亞乎我]也能在猶太人信的時候,把他們移回到餘民以色列/教會(羅馬書11:23)中。

對以色列和教會的正確理解不是替代神學,也不是分離神學。教會並沒有取代以色列國。以色列國從來就不是一個由百姓組成的屬靈身體,而僅僅是一個由得救之人和未得救之人組成的國家,就像其他國家一樣。[亞乎我]有一個未來的預言計畫為這個國家應驗。教會也沒有取代餘民以色列。保羅認為自己是餘民以色列的一部分(羅馬書11:1-5)、基督的一部分(羅馬書9:3)和教會的一部分(以弗所書5:29-30)。這表明教會、基督的身體和餘民以色列是同義詞。

因此,教會並沒有脫離餘民以色列。教會是餘民以色列。通過對基督的信仰,外邦信徒不再被排除在以色列國民以外,也不再被排除在所應許的諸約之外(以弗所書2:12)。他們已經被接到教會裡,這是一棵橄欖樹,對猶太人來說是本樹,但對外邦人來說卻不是本樹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,保羅告誡他的外邦讀者不要對他們的教會成員資格無知(羅馬書11:20)。

老兩口擁抱


“餘民神學|對教會和以色列的一個不同觀點”

作者:約翰·蓋伊。http://www.leaderu.com/theology/remnantheo.html


1 “神”通篇用【亞乎我】代替了。

2 “耶穌”通篇用【亞乎術阿】代替了。